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路透社:中国的炭素工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路透社:中国的炭素工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2018-12-26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CCIA)官员周六表示,中国的炭素工业将在2020年下半年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根源在于此前生产商在利润丰厚的情况下急于扩大产能。

炭素产品因其强大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庆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奢侈的利润已经吸引那些在萧条时期关闭的公司恢复运营,甚至扩大产能。”

“与此同时,一些没有炭素产能的公司也在计划推出新的生产线。”

北京积极的环保活动收紧了炭素产品的供应,但也增加了对用于电弧炉(EAF)废钢的石墨电极等产品的需求。

与其他炼钢设备相比,电弧炉的空气污染更小。

中国最大的石墨电极生产商方大炭素的净利润在2017年从去年同期飙升5,267.7%至36亿元人民币(5.21亿美元),根据CCIA的数据,去年中国炭素工业的平均利润率上涨超过3,000%。

孙庆表示,中国预计到2020年石墨电极产能将达到150万吨,比2017年的900,000吨增长66.7%。他补充说,这将超过2020年不到800,000吨的需求。

据孙庆称,预焙阳极是铝冶炼厂使用的原材料,2018年产能将达到900万吨,也将过剩,而未来三年的产能还将增加。

与中国政府严格控制的中国钢铁和煤炭工业不同,炭素生产商无需获得当局批准,只要能够达到环保标准,就可以增加新产能。

然而,尽管产能扩张,中国仍将面临高质量炭素产品的供应紧张,例如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针状焦。

“炭素制造商不仅要关注短期利益,盲目扩大产能......还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改进技术,升级产品,”孙说。

2016年前,炭素行业连续多年不景气,市场需求萎缩,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其中,铝用预焙阳极和阴极、矿热炉用炭电极、特种炭材料微利运行,石墨电极全行业亏损。

2017年初以来,沉寂多年的炭素产业突然爆发,各种主要炭素产品相继涨价,部分品种供不应求。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炭素产业大批量改造、扩产、新建,一片热火朝天。“暴利的吸引力太大了,停产的企业要复产,减产的要增产,老企业要扩产,没有的要新建。”闫奎兴指出,“几大品种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品种产能将严重过剩。”

首当其冲的是石墨电极。随着价格大幅上涨,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复产、扩产、新建的浪潮势不可挡。据炭素协会统计,到目前为止,扩产、新建的石墨电极新增产能是60万吨(包括新建部分工序已投产的、正在建的和正在设计马上要开工建设的),而2017年之前石墨电极的有效产能是90万吨,那么,到2020年底,我国石墨电极的合计产能是150万吨。到2020年,全国石墨电极产销量预计为80万吨(包括非会员企业并含出口),石墨电极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3.33%。

炭电极现有产能25万吨,2018年将投产15万吨产能,全行业合计产能将达40万吨(含非会员,不连续化生产的小厂)。2018年全国工业硅产量预计230万吨,需用炭电极18万吨。炭电极产能过剩22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45%。

预焙阳极产能同样过剩。到2018年底预焙阳极产能将接近3000万吨。2017年全年电解铝产量为3490万吨,预计2018年电解铝产量达3650万吨,需要预焙阳极2000万吨左右。预焙阳极产能过剩约1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6.67%。

其他产品如特种炭材料、负极材料、炭糊类、炭块类、低端碳纤维类、增碳剂等,产能都是大于需求的。

闫奎兴分析指出,预计到2021年过剩产能将全面显现,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可能会极其残酷,生产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要清醒认识,拥有超前思维,使企业能够长远可持续发展。”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