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6月29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06月29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6-06-29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37220元/吨收盘,上涨350元,涨幅为0.9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480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5,低于上一交易日7.79,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550646手,持仓量减少3258手至642454 手。主力合约成交215762手,持仓量增加7436手至249728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下跌。主力8月合约,以12365元/吨收盘,下跌10元,跌幅为0.08%。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628.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59,低于上一交易日7.7,上海期铝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250266手,持仓量减少3194手至503666 手。主力合约成交131212手,持仓量减少10554手至169034手。

上海期锌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16240元/吨收盘,上涨465元,涨幅为2.95%。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081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8,低于上一交易日7.85,上海期锌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722498手,持仓量增加26116手至418524 手。主力合约成交238888手,持仓量增加21528手至175738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下跌。主力10月合约,以2241元/吨收盘,下跌24元,跌幅为1.06%。

全部合约成交6375884手,持仓量减少80170手至3317842 手。主力合约成交5861356手,持仓量减少83660手至2608036手。

【股市行情】6月29日消息,周三早盘,沪深两市双双高开,盘中“中字头”发力,带动沪指小幅冲高,然而高位承压,随后维持震荡整理状态,临近午盘,深成指、创业板指纷纷翻绿,沪指涨幅收窄略有回调。午后开盘,沪指持续横盘震荡,权重股活跃,题材股萎靡,二八分化现象再现。截至收盘,沪指报2931.59点,涨幅0.65%,深成指报10460.97点,跌幅0.02%,创业板报2209.79点,跌幅0.31%。盘面上,次新股、保险板块涨幅居前,集成电路等板块领跌。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2234亿元,深市成交4209亿元,两市今日共成交6443亿元。

二、国内焦点

原料涨价难撼需求疲软 钛材价格低迷依旧

今年以来,虽然上游原料海绵钛价格上半年获得10%的涨幅,但下游钛材却受偏弱的需求影响,价格迟迟难以走出低迷。钛业研究人士杨柳告诉记者,不像海绵钛价格上涨,今年钛材价格一直在底部徘徊。

昨天的数据显示,宝鸡市场0.8mm钛板主流报价130至150元/千克,1.5mm钛板主流报价100至110元/千克;3mm冷轧钛板价格在90至100元/千克之间,5至10mm钛板主流报价80至85元/千克左右。宝鸡纯钛管25*1mm报价105至120元/千克。

海绵钛是钛材的上游原料。最近三年,钛产业链一直在调整。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火爆、投资复苏带动涂料涨价30%,涂料上游原料海绵钛价格跟涨,但涨幅相比小很多。据悉,海绵钛价格最低时为4.2万元,目前价格为4.6至4.7万元/吨,即涨幅10%。

宝钛股份(600456,股吧)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海绵钛成本约5万元,意味着当前价格下仍旧是亏损的,行业产能要继续出清。另一方面,钛材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钛锭、钛材库存较高,原材料上涨难以传导到下游。

据悉,目前钛锭库存约4至5万吨,而钛材年销量也就3万吨。

需求不足是掣肘钛材行情的最重要因素。钛材下游市场为民用钛材、航空航天用高端钛材。其中,民用钛材属低端钛材,主要用于氯碱工业,占比近60%。近年氯碱工业低迷,对钛材整体行情影响较大。高端钛材受海外经济以及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尚未大规模产业化影响,市场难以启动。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启动航母、大客机、大发动机、大运输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钛材市场启动在望。不过,对于钛材用于航空、航天市场,部分人士较为保守。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钛材高端市场并没有爆发式增长,因为任何一个创新型高端产品都需要时间积累。

沪铜空头格局未变

虽然英国公投结果尘埃落定,但短期影响持续发酵,全球宏观风险不断增加。此外,国内经济依然呈现偏空格局,加之铜供需矛盾突出,我们认为,铜价反弹幅度有限,后市依旧看空。

终端需求受到抑制

从近几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来看,国内宏观环境依然偏空。特别是随着4月货币及信贷政策趋紧,各项经济指标再度表现疲软,投资、出口、消费等数据均较前期大幅回落。而从5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固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均大幅低于预期,1—5月国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9.6%,增速创2016年以来的新低。而民间投资持续下降,增速降至历史新低。预计后期官方采用大规模政策刺激的概率极小,L型经济走势或持续几年,国内终端需求将继续受到抑制。

供给压力大增

国外铜矿商减产迹象并不明显,更多采用降低现金成本等方式。今年年初,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总裁Pizarro就曾表示,公司将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来应对低迷的铜价,并计划将铜现金生产成本由2015年的1.386美元/磅压缩至1.255美元/磅。与此同时,国内铜精矿进口量大增,最新的5月国内铜精矿进口量为143万吨,环比增加13.3%,同比大增45.3%。铜精矿进口量大增伴随着持续走高的铜加工费,近期江铜与必和必拓敲定2016年下半年铜精矿长单TC为100美元/吨,高于去年的97.35美元/吨,加工费走高意味着后期供给端压力将继续增大。此外,国内铜冶炼企业在享受较高加工费的同时,冶炼产量保持高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国内精炼铜产量为68万吨,同比增长6.6%,1—5月精炼铜累计产量334.6万吨,同比增长9.7%。今年国内冶炼企业产量大增的数据背后则是与去年末冶炼商发表联合减产声明的行为相悖。因此,供给压力大增使得铜价承压明显。

将进一步下探

铜下游需求主要包括电力、家电、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等。从各个板块的运行情况来看,均缺乏亮点。电力方面,2016年国家电网建设计划投资额为4390亿元,低于2015年的4521亿元。从1—5月电网投资的实际完成额来看,虽然累计同比增加39.12%,但据安泰科统计,电网投资较高的增速主要是特高压建设,其中大量运用铝电缆,实际耗铜量并不大。

房地产方面,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0%,增速比1—4月回落0.2%。今年房地产数据表现抢眼主要源于一季度官方政策面强刺激的结果,但随着政策面的收紧,房市回归平稳的概率较大,而后期对铜的需求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改善。家电方面,空调和电冰箱作为铜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5月空调产量同比大幅减少15.1%,家用冰箱产量同比减少11.6%。产量大幅减少的背后主要是高库存的牵制,据中怡康终端数据推算,2015年空调市场零售量总规模4170万台,而当前库存为4396万台,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此外,据安泰科预计,2016年国内精炼铜消费增速约2.6%,弱于供应增速,供强需弱格局将延续。

综上所述,全球宏观风险不断增加,加之供强需弱格局短期难以改善。预计铜价反弹幅度有限,仍然存在下探的空间。操作上,建议在38000—39000元/吨区间逐步建空单,下方参考目标35000元/吨。

镍市迎来挖掘价值洼地良机

供需平衡拐点隐现

6月初至今,镍价表现强势,在英国脱欧风波的冲击下,镍价短暂下跌后近期重新回归强势。价格强势的背后,是全球镍供需格局发生了新的转变,预计2016-2017年镍需求将超过供给,镍市将结束连续四年的供应过剩局面。虽然库存依然庞大,但已不是定价和驱动的主要因素,未来一旦去库存加速,镍价将加速上涨。大格局上看,全球镍供需平衡拐点隐现,镍价蓄势待涨。

6月初至今,镍价表现强势,在英国脱欧风波的冲击下,镍价短暂下跌后近期重新回归强势。价格强势的背后,是全球镍供需格局发生了新的转变,预计2016-2017年镍需求将超过供给,镍市将结束连续四年的供应过剩局面。虽然库存依然庞大,但已不是定价和驱动的主要因素,未来一旦去库存加速,镍价将加速上涨。大格局上看,全球镍供需平衡拐点隐现,镍价蓄势待涨。

镍下游消费增速加快

安泰科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球镍产量基本稳定在195万-200万吨左右,在价格大幅下跌的格局下,供给基本上趋于零增长。而需求端2012年以来一直是正增长,预计2016-2017年新的供给与需求基本持平。近期,几大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这种变化已经发生,且略超预期。

国际镍业研究组织数据表明,3月全球镍产量为164100吨,环比增加7.8%。消费量为172300 吨,环比增加17.5%,消费增速远大于供给增速,同时3月全球市场镍供应缺口为8200吨。预计今年全球镍需求将略超供应,将结束四年的供应过剩局面。世界金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继续佐证了供需格局的新变化,今年前3个月,全球镍市少量短缺,表观需求超出产量8400吨。而2015年全年过剩3.36万吨。

年初以来,镍下游消费和出口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且增速较快。基于这种态势,我们认为,2016-2017年镍供需缺口将出现,将对镍价形成支撑。

矿供应变数较大

在印尼已经禁矿的情况下,菲律宾几乎成为我国镍矿的主要进口国,镍矿目前处于净消耗阶段,港口红土镍矿库存处于低位,预计年镍矿库存将维持较低水平是常态。1-4月中国镍矿砂及精矿进口约453.27万吨,同比下滑约34.45%,其中自菲律宾进口镍矿约416.42万吨,占比达91.87%。虽然澳大利亚的镍矿石出现同比回升,但暂时难以弥补印尼和菲律宾镍矿进口减少的数量。后期上游镍矿供应偏紧或会逐步向中游传递,从而影响国内镍铁产量,进而对镍铁价格形成支撑。

成本将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海外镍厂商去年四季度成本环比三季度继续下降,目前财报直接体现的C1成本范围集中在8000-9000美元/吨。镍价下跌令镍矿商被迫降低成本。但是去年底至今原油市场持续反弹,这将使得今年一季度至今的生产成本超过去年四季度,在原油维持强势、资源国货币不出现新的大幅贬值的前提下,镍生产成本提升将支撑镍价,镍价再探新低的难度较大。

自去年7月以来,LME镍库存逐步回落。截至6月27日,LME镍总库存逾381792吨,自2015年6月的最高470376吨,下跌了约19%,即使加上上期所镍库存,整体库存也开始走低,这将给镍价带来利多支撑。

政策红利值得期待

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指出适当增加部分有色金属储备,镍是我国资源稀缺的品种,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排除在如此低廉的价格下,国家进行战略性收储。

在供需面紧平衡的背景下,价格对供给侧变化的敏感度急剧提高。镍价近半年窄幅振荡是构筑中长期底部,未来重心将不断上移。基于此,我们认为,镍价底部已经探明,挖掘价值洼地正当时,可逢低做多镍价。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今日亚市伦铜振荡下滑,其中3个月伦铜下跌0.28%至4810美元/吨,但目前伦铜有效企稳于均线组之上,技术上仍预示还有上涨空间。持仓方面,6月27日,伦铜持仓量为32.7万手,较24日增加1269手,本周伦铜增仓上涨为主,显示多头逢低积极入场。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6月29日上海电解铜现货报升水10-升水5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36980-37180元/吨。早市沪铜升水报价较昨继续小幅下降,报价者甚多,换现意愿明显,但响应乏力,观望众多,交投疲弱。随着期铜下跌,升水进一步松动,询盘增多,中间商青睐部分性价比较高的货源,收低升水货源用于长单交易,或部分买现抛期,下游入市率很低,月末最后两个交易日成交活跃度难有改善。

内盘走势: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609合约陷入高位振荡整理,尾盘企稳于37220元/吨,较昨日收盘价微跌0.11%,日收盘价接近于年内5月4日创下的高点。期限结构方面,铜市呈现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沪铜1608合约和1609合约正价差扩大至70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上涨意愿攀升。

行情研判:今日沪铜1609合约振荡企稳至37220元/吨,企稳于M60之上,因市场寄望于中国政府出台刺激政策抵抗英国退欧风险。操作上,建议沪铜1608合约可背靠36900元之上谨慎持多,目标关注37800元附近。

铝:

外盘走势:今日亚市伦铝围绕1620美元/吨间窄幅波动,表现弱于沪铝,其中3个月伦铝上涨0.03%至1628美元/吨,目前伦铝陷入高位振荡整理近一周的时间,显示其上涨动力不足,短期振荡运行区间关注1600-1650美元/吨。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称,6月29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2630-12650元/吨,对当月升水80-100元/吨。上海流通货源持续偏紧,现货升水扩大,上海持货商挺价出售,无锡和杭州持货商稳定出货,中间商难有利润空间补货,下游不认可价格,供需拉锯再次胶着。月末两天票据因素依然影响市场。

内盘走势:今日沪铝1608合约承压下滑,表现远弱于其他基本金属,尾盘跌至1236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下滑0.16%,目前沪铝仍有效突破企稳于M60之上,短期反弹格局犹存。铝市期限结构维持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铝1607和1608合约负价差扩大至195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上涨意愿下滑。

行情研判:今日沪铝1608合约振荡微跌至12365元/吨,表现弱于伦铝,且仍有效企稳于均线组之上。由于市场对国内电解铝产量有望扩大,从而限制铝价上行空间。操作上,建议沪铝1608合约可于12450-12200元间高抛低吸,止损各100元/吨。

铅:

外盘方面:隔夜伦铅震荡走高,收报1731美元/吨,涨2.09%。今日亚市伦铅,沪市收盘时报1733.5美元/吨,涨0.14%。

内盘方面:沪铅主力合约探底回升,报收1293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0.27%,持仓量15214手,成交量15042手。

现货方面:6月29日现货铅市场的SMM1#主流成交均价报于12700-12850元/吨,均价增50元/吨。SMM上海1#铅报道,沪市贸易商正常报价,恒邦厂出货,临近月末下游多提长单,需求依旧偏弱,期盘回调,现货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市场对后市观望情绪较重,整体交易气氛清淡。

行情研判:沪铅主力合约底部酝酿行情,短期有望出现方向抉择。反弹概率有所升高,操作上建议铅可以在12850元/吨附近适度介入多单,止损100元/吨。

锌:

外盘方面:隔夜伦锌大幅走高,收报2078.5美元/吨,涨4.03%。今日亚市伦锌,沪市收盘时报2080.5美元/吨,涨0.10%。

现货方面:6月29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16000-16100元/吨,均价增410元/吨。据SMM报道,炼厂纷纷出货,贸易商报价坚挺,市场成交以长单交付为主;进口锌升贴水稳定,下游刚需少采,成交整体清淡。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高,报收1621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95%,持仓量157604手,成交量417438手。

行情研判:英国退欧公投之后,市场避险需求降温,基本金属行情将再度回归基本面。锌市基本面在今年有较强的改善预期,中长线可以看好。操作上建议沪锌1608合约16000元/吨上方偏多交易,止损1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隔夜伦敦黄金震荡走低,收报1312.03美元/盎司,跌0.93%。隔夜伦敦白银探底回升,收报17.778美元/盎司,涨0.23%。今日亚洲盘伦敦黄金震荡走高,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322.14元/盎司,涨0.77%;伦敦白银震荡走高,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8.273美元/盎司,涨2.79%。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82.85元/克,盘中震荡走高,报收284.3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34%,成交量300974手,持仓量339374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3915元/千克,盘中震荡走高,报收4056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3.76%,成交量1067420手,持仓量789134手。

ETF持仓方面:SPDR Gold Trust截至6月28日黄金ETF持仓量为947.38吨,日增0吨;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持仓量为10374.41吨,日增23.65吨。

行情研判:英国退欧公投引发风险情绪有所缓和,黄金ETF止住持续流入态势,多头有获利回吐迹象。白银趁机出现补涨,更多为资金行为,持续性存疑。建议贵金属观望为主。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三螺纹钢期货减仓回调,RB1610合约终盘报收2241元/吨,减24元/吨,持仓量2608036,日减仓83660。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150元/吨,持平;广州报价2490元/吨,持平;北京报价2150元/吨,持平;福州报价2320元/吨,持平。

(2)钢厂调价:6月29日,黑龙江建龙对哈尔滨市场建筑钢材产品价格调整如下:螺纹价格上调30元/吨,调整后HRB400EΦ18-25mm螺纹执行价格为2265元/吨,12-14mm在基准规格上加价70元/吨,28-32mm加价140元/吨。 以上均为理计含税现款价,执行日期自6月29日起。

(3)消息面:时至年中,经济半年报即将发布。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分多路赴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督查各地去产能成效。目前,各地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周三RB1610合约减仓回调。目前情况来看,需求和成本的博弈仍在继续,短期资源补充力度不佳,行情仍有反复。操作上建议,跌破2200多单止损出场。

 

五、宏观经济

“工业4.0”带给制造业新机遇 智能升级有后发优势

“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机遇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主打智能制造的“工业4.0”不仅在德国也在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未来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业界人士认为,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实现智能升级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与德国有较大合作空间。

智能升级具备后发优势

德国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工业4.0”发展,其目的是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以应对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传统制造领域快速赶超的双重挑战。

同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的中国也面临“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凭借“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凭借低廉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

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5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中将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主攻方向,与德国“工业4.0”有一定相通之处。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副干事长哈特穆特·劳恩说,智能制造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及电力消耗,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且有着广泛制造业基础的国家,中国有必要发展这项战略。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制造在产业发展、市场体量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智能升级。首先,中国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国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企业已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其次,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是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生产技术的优势所在,有利于适应与智能生产伴生的各种新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找到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水平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智能升级中具备后发优势。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说,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共同构建全球产业链

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10月访华时表示,德方愿将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本月默克尔再次访华,与李克强总理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重申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就“工业4.0”进行跨议题交流,推动合作产生协同效应。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胡贝特·林哈德说,德中两国都在发展智能制造,是竞争者,但双方也有很多合作的可能和机遇。

德国信息技术与电子通信行业协会“工业4.0”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多斯特表示,发展“工业4.0”仅靠德国自己无法成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构建全球产业链,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中德双方正在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就“工业4.0”领域的标准化议题进行讨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信息通信领军企业正积极在欧洲参与智能生产的解决方案开发。

与此同时,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库卡机器人等力推“工业4.0”的德国企业也在中国大力开拓市场,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推广智能生产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汉诺威信息通信展负责人奥利弗·弗雷泽表示,德国在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是全球领军,但信息技术是其相对弱项,因此必须与外国开展合作。而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增长最快的消费和应用市场。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副干事长劳恩说,很多德国企业已经在华运营多年,与中国伙伴建立紧密联系。在发展“工业4.0”的过程中,德中合作必不可少。

仍面临投资收益之忧

近两年,“工业4.0”在中国的热度持续升温。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工业4.0”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技术研发、标准化制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专业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扎实推进。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工业4.0”所需大量投资以及不明确的收益前景让将近一半的德国工业企业有所顾虑。目前,德国政府和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是推动“工业4.0”的主要力量,而德国中小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

为此,德国政府与企业界、工会及科技界代表组成“工业4.0平台”,通过协调“工业4.0”标准化、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人才培养、法律框架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德国工业数字化进程。

为鼓励中小企业也参与实施“工业4.0”,德国政府正在全国建设十余个“能力中心”,组织科研和商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升级、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去年11月,德国“工业4.0平台”还推出了首份“工业4.0地图”,介绍德国各地200余个“工业4.0”应用实例和可供中小企业开展应用研发的试验点。

专家认为,中国发展智能制造也需要加强平台建设,让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广泛参与,共同谋划如何具体落实中国制造智能升级的路线图。

近年来,素有“中国玻璃城”之称的沙河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多项举措鼓励企业提档升级,“十二五”期间,共关停落后生产线66条,淘汰落后产能4000多万重量箱,大力发展高硼硅、高铝、浮法微晶、汽车玻璃、电子工业玻璃等新材料特种玻璃,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图为河北沙河市一家玻璃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线。

多机构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6.7% 需防资金脱实向虚

在投资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有望整体表现平稳。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6月28日发布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与一季度一致,约为6.7%,全年约在6.6%左右。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交行、中行等机构也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7%。

不过不少专家指出,目前5月末广义货币增速比狭义货币增速低十多个百分点,大量的资金流入到了房地产贷款,而不是实体经济,这对未来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不利,需要尽快解决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社科院报告指出,目前二季度工业生产累计增幅略有上升,消费需求有所改善,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也有下行压力。工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部分地区和行业的持续下滑现象尤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表示,目前经济平稳增长,主要是政府投资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整个投资下行压力大。

“未来经济的最大风险可能是房地产泡沫破灭。”他在当日的报告发布会上说。

多机构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6.7%

国家统计局将在7月15日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不少机构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7%左右,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部副主任汪红驹指出,预计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6.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左右。二季度形成新的弱平衡格局,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

在改革方面,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

下半年经济略有放慢,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6.6%、6.5%,全年经济增速为6.6%,全年CPI上涨2.0%。

在物价方面,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可能会出现变化,其中PPI持续回升,到年底可能转为正数。但是CPI仍保持稳定。

汪红驹也指出,目前经济特征是经济增速平稳,工业生产下滑趋势,投资增速企稳、结构改善,外贸形势严峻,财政收入增速略有改善等。但是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仍需要政策托底,充分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

但是仍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经济下行过度悲观的预期被扭转过来了,但是企业的信心仍不牢靠。“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以及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可能放慢。”汪红驹说。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5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5.9%,甚至比一季度5.8%加快。由于地区生产总值(GDP)采取生产法核算的方式,上半年经济平稳将成为定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大多数机构对上半年经济增长6.7%持相同看法。不过,对于目前的经济主要问题,则看法各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为,目前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是否加息,英国脱欧对经济的影响等。

在国内方面,工业的去产能压力大,这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速。另外,也有一些局部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比如,杠杆率的提升,债券市场上的违约事件的出现,这些局部的风险影响到民营企业。

需防“脱实向虚”现象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需要严防目前整个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指出,现在大量的贷款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实际上目前广义货币增速未达到年度目标,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要略微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只有保持实体经济有贷款支持,实业投资又发展,整个经济才可以持续增长。”他说。

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比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23.7%的增速要低10多个百分点。

在贷款方面,5月末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7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25亿元。

5月末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低于狭义货币,且居民长期贷款增加,不少专家分析,这与居民个人房地产贷款大幅增长有关。

而长期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在货币政策加大力度的情况下,未必能促进经济增长,相反可能会助推房价上升,以及使得实体经济更为困难。

郭克莎指出,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比如民间投资为什么低迷,主要原因是投资回报率低。

郭克莎建议,下一步需要中央做好顶层设计,超越部门局限。在明确改革框架的基础上,让地方大胆实践,发挥地方积极性。另外也要加快制定改革的配套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刘学智认为,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需要发挥作用。在货币政策方面,应适度宽松。

六、全球观察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敦促英国立即启动退欧 默克尔态度转向强硬

据多家外媒6月28日报道,欧洲议会周二召开紧急会议,并以395:200票结果通过决议,敦促英国立即启动脱欧机制,表示应该完全尊重英国人民的意愿,立即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对英国退欧表达了强硬态度。周二,默克尔在德国下议院发表演讲时警告称,英国不要对未来与欧盟的关系心存幻想,一旦退出欧盟,英国将不会获得优惠待遇。欧盟针对英国退欧的应对正在成型。

这是自退欧公投以来默克尔对英国作出的最强硬表态,得到了德国议员的称赞。

“我们将确保,‘挑拣’(cherry-picking)原则不适用于在英国退欧谈判,” 默克尔称,“欧盟成员国与非欧盟成员国之间肯定存在明显的差异。”

默克尔表示,“对于我们的英国朋友,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对于需要作出的必要决定,不要自欺欺人。”

默克尔指出,英国不能在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享受权利;必须让《里斯本协定》第50号条款得到正确的认知。

默克尔重申,在英国递交退欧文件之前,英国与欧盟不会举行非正式会议。

默克尔发表演讲数小时后,将前往布鲁塞尔参与欧盟峰会,欧盟领导人开始寻求就英国退欧建立统一的应对。

华尔街见闻今日稍早提及,公投脱欧后,英国政坛现在已经陷入僵局。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主要欧盟领导人就如何启动退欧进程产生分歧,目前僵持不下。

卡梅伦在下议院最新讲话中表示,在向欧盟提交退欧意向正式通知前,英国必须有足够时间来决定今后和欧盟的“相处关系”,但任何有关退欧的协商都应该由新首相来接手。

然而,欧盟经济主力德法意看起来并不“买账”。据彭博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伦齐在本周一碰头后,德方向媒体表示,在关于英国与欧盟未来关系的谈判开始前,英国必须提交其退欧意向的正式通知。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28日,欧洲议会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英国脱欧问题。当天晚些时候,卡梅伦将在晚餐期间向其他领导人介绍公投结果和英国政局情况。外媒调侃道,这可能是卡梅伦和欧盟同僚最后的晚餐。

美国一季度GDP终值好于预期 但仍为一年最低增速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1.1%,好于预期的1%,前值为0.8%。一季度贸易和企业投资表现较好,弥补了疲软的消费者支出。尽管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终值好于预期,但这仍是美国经济一年来的最低增速。

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终值之所以好于预期,是因为有以下主要的因素向上修正:美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比此前预期的更多;企业在软件和研发上的支出比最初预计的要多。然而,相比前一个季度,企业总投资仍然下滑,降幅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最大。同时,美国人的日常支出比此前预计的要疲软,一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速为两年来最低。

一季度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支出(包括在计算机软件和研发的支出)年化增长率为4.4%,远高于预期的0.1%。企业税前盈利环比增长1.8%,高于此前预期的0.3%。但是在过去一年里,企业利润下降了4.3%。

此外,美国一季度出口增加2%,预期为下降0.3%。

彭博援引IHS Global Insight经济学家Patrick Newport在美国商务部公布报告前表示,因消费支出较好,预计二季度数据更强劲。企业不喜欢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将看到下半年企业投资更为疲软。

彭博报道称,尽管就业增加和借贷成本较低有助于推动家庭需求,但英国退欧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对于本已疲软的企业支出和出口形成较长期的风险。

同时,美国商务部还公布了PCE数据。美国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PCE)年化季环比终值1.5%,增速创两年来最低,预期2%,前值1.9%。

PCE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略微下跌。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