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7
在当前塑料行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行业洗牌的“分水岭”。
据了解,近年来,在塑料行业投资高速增长拉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负效应。特别是在农膜、管型材等领域,如BOPP、BOPET、异型材等产能过剩严重局面目前看难有明显的改观。
与此同时,工业行业中还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此外,南美、中北美、东南亚地区与国内塑料市场的贸易摩擦也十分频繁,严重削弱了我国塑料产业出口竞争力。
在行情判断上,由于塑料的大宗商品的属性较强,塑料价格波动较大,而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使得相关产业客户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时无所适从。
而现货交易也存在诸多困难,经销商呈现区域性分布,生产商到终端有很多环节价格不透明,使得终端消费者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压力。
期现结合模式趋向多元化
当前的塑料行业与塑料期货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期货和衍生品等工具的增多,塑料企业所运用的工具和模式已从最早的纯期货交易拓展到现在的场外期权、点价以及一系列掉期产品等,所有的转型思路都聚焦在塑料产业和金融衍生品的结合上。
近年来,随着塑料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日益凸显,塑料行业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工具进行期现结合的模式更加多样化。
贸易商作为中间环节,既承载了上游刚需的生产和销售,又要面对下游随机的分散采购。在受上游政策价格传导压力之外,贸易商还面临着计划、销量、库存之间的波动性风险。自去年开始,四联化工与永安期货、南华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旗下风险管理公司进行场外期权的对手方交易。
现在塑料行业的状态不像以前,以往“凭老经验,也可以靠天吃饭”的传统管理模式一去不复返,“产业金融”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成为市场主动管理风险的新模式。目前,包括四联化工、远大物产等产业客户已开始积极地结合金融衍生品工具,而金融机构也开始紧密结合现货,主动开展现货贸易。
对于当前企业期现结合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现货盘面价+期货升贴水”的基差模式正为越来越多的塑料行业企业所用。买“基差”的好处有哪些?一是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保证了基差交易的公平公正;二是相比定价销售漫长的商讨过程和人力成本,基差交易效率更高;三是采用基差贸易的方式,拥有不同看法的人有机会分享到市场随机波动的红利;四是运用基差点价,既可以买涨又可以买跌,通过二次延期结算,从而解决企业对价格预期和物流环节相冲突的问题。
对于贸易商而言,在管理风险上一定要做到“以变应变”。当前,塑料市场的电商及各种金融衍生品正迅速发展,塑料企业急需提高风险认知能力,以及自身对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力和结合能力。
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传统问题
“‘塑料+互联网’,是新时期塑料产业同仁必须面对、必须适应、必须拥抱的业务。”才大颖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批发市场地域的局限性,为“塑料行业”跨区域、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众所周知,塑料产业自身特点呈现出“金字塔形”结构,上游相对集中,下游非常分散,这当中存有明显的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再加上当前贸易商中间的利润越来越薄,传统的贸易路径越来越窄。
对于传统的现货塑料交易来讲,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市场只能在一定区域的小圈子内进行,交易效率和交易便捷度上明显受限。互联网交易平台可以把信息变得相对透明,提高交易的便捷度,同时平台在当中还可作为一个安全保障。
此外,传统的塑料交易形式多是电话、面访等形式,撮合交易相对复杂,流动环节效率较低。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先进技术的应用,电子交易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要勇于尝试,走进电商领域。
对于这一点,传统的现货贸易商是不同类型的,有各自的短板和长处。作为‘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可以选择各自的比较优势,综合不同角色取长补短,配套相应的信息、支付、金融、物流等服务。目前,塑料的电商模式一种是以销售商自建的以销售自有产品为目标的平台,另一种是开放合作的第三方电商平台。
对于生产商来说,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对于采购商来说,价格更加公平公正。电子交易型销售模式很好地迎合了互联网思维发展的趋势,扩大了销售渠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塑料+互联网”模式将成为主流,其对整个产业的提升将起到颠覆性的推动作用。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丙酸,尼龙,PC料,PC粉末,AC料 -
面议或电议
TPU鞋料颗粒 -
面议或电议
黑色PE颗粒 -
面议或电议
半硬质PVC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