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铜价前期短暂反弹后重回弱势
铜价前期短暂反弹后重回弱势

发布时间:2016-01-18

上周五沪期铜1603合约开于35240元/吨,小幅上涨至35270元/吨,40日均线承压多头减仓,铜价震荡下行跌破日均线,午后A股重挫,多头加速减仓,铜价围绕34930元/吨短暂盘整后尾盘再度跳水,最低触及34730元/吨,收34800元/吨,涨50元/吨,跌破5日均线,收于日内最低点。夜盘1603合约收34630元/吨,跌380元/吨。

现货市场:上周五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50元/吨-升水11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34850元/吨- 3497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34880元/吨-35050元/吨。今日期铜震荡盘整,持货商依然对1602合约报价主流报贴水220元/吨-贴水100元/吨附近,根据隔月基差,SMM转换为对1601合约报贴水50元/吨-升水110元/吨,市场隔月价差变动较快多维持于150元/吨-200元/吨,致使持货商不断调价,而较为混乱的市场报价使得市场买盘谨慎,观望心态较浓,少部分投机商入市寻觅基差套利机会,市场整体成交平平,下游企业多等待换月后入市采购,换月后贴水恐呈现进一步扩大态势。午后,持货商继续扩大贴水,主流报贴水250-贴150元/吨,中间商寻觅低价货源,少量成交于34600-34900元/吨。

废铜市场: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下游铜厂已无明显买货意愿观望为主。贸易商看涨年后铜价,有所囤货,市场仅存最后一丝人气,整体行情不佳。

LME期铜上周五收跌1.9%,至每吨4,331美元,盘中触及2009年5月来最低的4,318美元。

市场热点:油价下滑以及中国股市和离岸人民币进一步下挫,中国贷款数据疲弱殃及市场信心。

市场消息:

1.中国12月出口同比-1.4%,好于预期-8.0%,或属翘尾效应、整体无好转趋势

2.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978亿元,预期为7000亿。

业内评断:

天风期货:现货市场上,进入农历腊月,下游厂家陆续放假,装置停产检修,铜需求清淡,报价和走量双双低迷,加剧了供需失衡程度。从贸易角度来看,汇率因素拉开了外盘铜和内盘铜之间的价格差异,内盘商品价格相对外盘价格较为抗跌,套利窗口再次开启。进口利润驱动下,资金开始抛售沪铜,进而在盘面形成压力。因此,对于有色金属板块而言,空头的阴影挥之不去。当然,近期,收储或行业联合保价可能再次出现,做空过程不会像前期那般顺畅,市场参与者当控制相应的节奏。

兴业期货:铜锌镍再度下行,凸显多头信心仍未恢复,且铜矿进口大增非实体需求好转带动,难以提供上行动能;锌镍基本面暂无提振,加之春节临近,金属市场下游需求难以恢复,铜锌镍新空可尝试。

瑞达期货:隔夜沪铜1603合约振荡反弹至35240元,为第三日止跌企稳,受原油走高及技术修正需求提振,但鉴于沪铜仍运行于均线组之下,其上方反弹阻力较大,短期对其反弹高度需谨慎,建议CU1603合约以35500元为涨跌分界线,运行区间关注35800-34200元/吨。

招商期货:周末公布中国新增贷款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或引发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需求的担忧。而中国也在供给侧改革,且第三产业也取代第二产业带动中国经济新发展。回到铜基本面上,工业需求逐步下滑,建筑用铜无任何亮点,在需求不好,铜精矿无大幅减产情况下,铜价仍以下行为主。

大陆期货:隔夜LME市场三个月期铜大幅下跌,全日收涨1.9%至4331美元。受油价下滑、中国股市和离岸人民币进一步下挫的打压,以及中美经济数据偏弱的影响,铜价再受重挫。

上海中期:中国12月新增贷款低于预期,因贷款商担忧经济增长放缓而大幅收紧信贷;美国12月零售销售下跌0.1%,全年增幅创六年新低。中美经济下滑、现货贴水继续利空铜价,建议空单轻仓持有。

市场分析:中国农历新年来临前的季节性需求下降,对铜价形成制约。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