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条“芦苇变塑料”生产线在湖北投产,可生产聚乳酸等
发布时间:2025-05-19
近日,全球第一条以芦苇为原料的聚乳酸生产线在湖北石首正式投产,每日消耗芦苇、秸秆等原材料约50吨,生产聚乳酸、木质素约10吨。该生产线由湖北首鼎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填补了非粮生物塑料的空白。
上海汉禾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首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涛介绍,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非粮原料合成生物制造技术体系,利用特定菌株将芦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为糖,再经过发酵转化为乳酸单体,最后通过原创高分子技术聚合成聚乳酸,即生物塑料。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聚乳酸颗粒各项性能指标均已达标,可广泛应用于餐盒、吸管、一次性塑料包装、农用地膜、垃圾袋等多个领域。
与传统塑料相比,以芦苇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塑料在环保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环保角度来看,芦苇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经生物炼制转化为塑料后,废弃时又能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形成 “生长 - 使用 - 降解” 的全生命周期碳闭环,有效减少了石化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据计算,每5吨秸秆(芦苇)可以生产大约1吨聚乳酸。从成本角度而言,以芦苇、农作物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的聚乳酸,相比粮食基原料成本可降低约50%。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其价格有望低于传统石化塑料,甚至取代一次性石化塑料产品。
除了生物塑料,湖北首鼎还利用酶解技术从芦苇中提取木质素,合成生物树脂,并将其与碳纤维复合形成高性能复合材料。该材料机械强度较传统石化环氧树脂有显著提升,可应用于羽毛球拍、网球拍、自行车轮毂等产品的制造,同时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悉,首鼎公司聚乳酸工业化量产后,每日消耗芦苇、秸秆等原材料约50吨,可生产出聚乳酸、木质素约10吨,设计年产能可达千吨。石首拥有丰富的芦苇资源,是长江中下游少有的芦苇大面积成片地区,这也是吸引首鼎落户的重要原因。未来,首鼎公司计划从石首向整个洞庭湖区推广,充分利用洞庭湖区上百万亩芦苇和秸秆资源,推动湿地生态恢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标签:

扫描关注废纸价格微信小程序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延伸阅读
产品推荐
相关企业报价
-
面议或电议
丙酸,尼龙,PC料,PC粉末,AC料 -
面议或电议
TPU鞋料颗粒 -
面议或电议
黑色PE颗粒 -
面议或电议
半硬质PVC塑料
相关最新资讯
- 2021年首届发泡材料再利用发展论坛暨发泡材料再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清运40吨废塑料!真冤!哪个厂没有一丁点塑料味?
- 死亡抗议!不把废塑料运回去,今天就别想踏出这个门!
- 建270个回收点!扶持40+个龙头企业!从此,告别废旧塑料农膜!
- 扩散!废塑料企业快去办理!有企业已经被罚了几万!
- 6月1日起禁止加工,这么多废塑料怎么办?贵屿,会是下一个耿车镇吗?
- 中国的废塑料,又去了马来西亚?偷运3300吨洋垃圾,小国也不是好欺负的!
- 报废汽车不再“一刀切”的“称斤卖”,废塑料企业也能分一杯羹?
- 用废塑料“抵学费”?只需每周上交20件塑料废品!
- 环境局上演“无间道”!突击废塑料加工厂,二话不说带走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