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2
据燕赵都市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将于10月1日起实施。
《条例》提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边生产、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开采矿产资源,企业治理责任主体灭失或者不明非煤矿山综合治理,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措施进行。对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10月1日实施
《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将于10月1日实施,按照《条例》,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新建非煤矿山,应当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建设。已有非煤矿山,应当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升级改造,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非煤矿山企业应当按照边生产、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开采矿产资源、加工矿产品,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及时治理恢复被破坏的环境,依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山体修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提高非煤矿山修复治理水平。
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非煤矿山企业应当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在开采主要矿产的同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回收,减少废石、尾矿、粉尘、废水等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贮存量。
按照《条例》,非煤矿山企业的开采活动应当与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同步进行,并对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的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情形的发生。企业应当严格控制粉尘、扬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并采取防尘、抑尘、降尘和收尘措施。非煤矿山企业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废水,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非煤矿山企业应当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对产生的尾矿、废石等固体废物设置专用贮存场所进行统一处置。尾矿、废石等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应当依法封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企业治理责任主体灭失或者不明非煤矿山综合治理,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修复绿化、转型利用、自然恢复等措施进行。修复后的植被覆盖率应当不低于当地同类土地植被覆盖率,并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不得使用外来有害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已采用外来有害植物进行植被恢复的,应当采取人工铲除、生物化学方法等措施及时清理。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河北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若干措施
- 3家钢企入选河北省“专精特新”骨干企业创新发展项目拟支持名单
-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鑫汇冶金等10家企业评定为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公示
- 河钢乐亭钢铁等10家企业拟评定为河北省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第一批)公示
- 河北省卢龙县钢铁企业整合重组的意见建议
- 河北:深化绿色制造工程,全面完成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
- 河北工信厅印发《河北省钢铁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支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河北省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 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拟评定为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