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塑料行情 > 聚酯工厂的“美梦”扑了个空!PTA:想反转?难!!!
聚酯工厂的“美梦”扑了个空!PTA:想反转?难!!!

发布时间:2017-06-05

今年三四月,纺织产业链终端的订单不及预期,产品订单都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2016年四季度,大宗商品现集体暴涨局面,下游工厂普遍看好2017年的市场行情,年前原料备货充足。然而,预期的景气行情并未在年后出现,新订单普遍较少,多数工厂以生产年前接到的订单为主。受“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心态影响,工厂持观望态度,原料采购积极性不高。

聚酯行业来看,下游工厂消耗前期库存为主,导致很大一部分货源都集中在聚酯工厂手中,出现了库存的分配不均的情况。而当聚酯工厂出现库存压力时,往往会倒逼PTA跌价,从而压缩PTA工厂的加工费,进而使PTA工厂不得不减产,这种情况从2013年开始就时有发生。

另外,今年一季度累积的PTA库存量约为50万吨,这一库存量与往年相比也算正常水平,属于季节性现象,但目前PTA的库存极度显性化,并与信用仓单的影响形成叠加,从而使PTA市场的悲观心态相对偏强。

PTA价格下跌后,就涉及到成本支撑问题。当大环境不景气时,大厂的成本优势更能体现出来,尤其是那些配套有上游PX和下游聚酯工厂的企业,可以通过上下游的协同利润来弥补PTA的亏损。而那些不具有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的中小型PTA现货生产企业,经营压力是很大的。

PX难言乐观,成本端助推有限

目前来看,PTA整体加工费较低,如果其成本能够支撑得住,PTA的价格就有可能出现成本推动。但从PTA成本端的情况看,PX行情并没有预期中的乐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萨德”问题,市场担忧从韩国进口PX会受到影响,“三桶油”全部超计划生产PX。第二,市场普遍看好PX装置在二季度的检修行情,使得前几个月我国PX的进口量比较大。第三, MX-PX价差扩大,导致MX制PX装置的开工率上升。第四,相较其他品种,PX的价格在整个芳烃产业链上比较抗跌,其他芳烃的“多头”则选择抛PX做对冲。

此外,3月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加剧了成本的塌陷,PTA价格在成本推涨和旺季需求双双被“证伪”后,出现了较快下跌。

PTA“苦日子”还没到头,低加工费运行可能将成为常态

然而,预计PTA期现货价格后续的走势依然不容乐观。

首先从成本端来看,欧佩克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并没有加大减产力度,也没有对出口方面有所限制,油价应声回落。并且今年三季度,除非出现超预期的需求,否则油价也难创出高点。

PX方面,此前检修的PX装置6月将陆续复产,越南的70万吨PX装置7月将有投产预期,加之PTA加工费低位振荡,很难提振PX的需求,预计PX价格将维持偏弱振荡的走势。

其次从需求端看,1~4月,聚酯行业的产量同比增长12.5%,而纺织品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量却是负增长。根据相关估算,今年1~4月,终端需求的综合增速在3%左右。聚酯行业和终端需求的“劈叉”,上半年更多地体现在聚酯库存的增量上,目前库存仍处在中性偏高的水平,进入淡季之后,供需矛盾将逐步凸显。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调整,目前聚酯行业的效益明显好转,但是2017~2018年又将是多个聚酯新项目加速投产的时间段,这在增加PTA需求的同时,也将加大后期聚酯行业的竞争压力。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聚酯工厂已经位于盈亏平衡线附近,而进入淡季后,聚酯行业的开工率很难一直维持高位,所以聚酯降负荷的预期对PTA的价格将是“雪上加霜”。

不过,反过来看,PTA整个产业链的加工费目前已经跌到了3年来的最低位附近,除了受到预期较弱的影响,PTA产业客户的套保力量较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市场上缺乏资金来修复PTA价格超跌的部分。接下来,只有当终端需求出现连续式的爆发性增长,改变产业链的预期,PTA价格才可能迎来反转行情,否则,PTA低加工费运行可能将成为常态。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