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去年前11月钢企获利331.5亿元 今年地条钢成清理重点
去年前11月钢企获利331.5亿元 今年地条钢成清理重点

发布时间:2017-01-13

“去年钢铁扭转深度亏损局面,全行业实现盈利。”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马国强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指出,中钢协会员企业自2016年3月份当月实现盈利以后持续盈利,5月份当月实现盈利85.2亿元,达到全年盈利单月最高。截至2016年前11个月,会员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5亿元。而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同期利润总额为亏损529亿元。

马国强表示,2016年市场需求缓慢回升,粗钢表观消费量恢复增长。截至前11个月,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5亿吨,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比上年略有增长,这也是连续两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从粗钢产量来看,2016年前11个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6.4亿吨、7.4亿吨和10.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4%、1.1%和2.4%;同期平均粗钢日产量为22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8%,而在1月至2月粗钢产量大幅下降5.7%。

马国强表示,2016年,受市场需求有所好转、钢材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回升。数据显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5年12月历史最低点54.48点开始回升,2016年4月末最高涨至84.66点;到11月末涨至90.38点,同比上升60.85%;12月中旬达到103.4点,同比涨幅超过80%。

“虽然2016年钢铁行业经营形势有所好转,2017年的钢铁行业并不是‘春天’。”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材料的基础性原材料行业。数据显示,我国钢铁消费的55%与投资相关,33%至35%与制造业相关。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无论是投资拉动的比例,还是制造业的比例都在下降,这是一个大趋势。

李新创指出,在2017年,在整体宏观形势和市场形势的背景下,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很大,钢铁业去产能任重道远。

2017年钢铁去产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清除“地条钢”。马国强表示,中央已经明确把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彻底清理“地条钢”作为今年去产能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也将组织开展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的专项督查和清理。

据悉,2017年我国将彻底出清“地条钢”等落后产能,并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取缔。目前12个督导组已经分赴河北、河南、广西、黑龙江等地,就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再次进行排查整治。

所谓“地条钢”,主要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目前国家对于“地条钢”的围剿已进入白热化,继江苏、河北、山东、四川等地后,辽宁、湖北和甘肃等地也纷纷展开排查。

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绝大部分都不会“错杀”,多数中频炉冶炼企业基本就是“作坊”。他认为,2016年钢铁行业去除的产能中,有些是正常在产的高炉、转炉,其环保、工艺和产品质量,都远高于“地条钢”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对中频炉、工频炉“手下留情”,显然有失公平。

徐乐江同时强调,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和企业还在纠结“地条钢”的定义,对淘汰中频炉存有犹豫和迟疑,认为存在“短流程创新”,全面取缔可能造成“误伤”;还有人担心取缔中频炉、工频炉影响废钢回收利用等。因此,现阶段重要的是消灭地方幻想,将“地条钢”归零。

“如果说2016年是钢铁三年去产能的元年,那2017年钢铁去产能将进入攻坚之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曾明确表示,2016年钢价逆趋势的大幅度上扬,不会改变中国钢铁去产能的节奏,2017年将继续加大推进钢铁去产能,且压减产能不少于2016年。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