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钢铁行业复苏价格会不会大涨?业内称可能性不大
钢铁行业复苏价格会不会大涨?业内称可能性不大

发布时间:2016-11-07

11月3日,在2016(第十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提出了一个疑问:2017年的去产能要开始去有效产能,才能产生实质性的东西,而在此背景下,钢铁会不会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呢?

  
   问题的背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去产能的持续推进下,钢铁行业逐渐好转的情况,主要体现为价格回升、大部分上市钢企扭亏为盈。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也对明年钢铁价格是否会出现暴涨展开了讨论。有钢企人士直言,明年的钢材价格不会像煤炭一样出现暴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明年的钢价将会继续上涨,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行业利润现恢复性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好于去年,价格整体水平高于去年,钢铁行业利润出现恢复性增长,钢铁生产和出口都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全国钢材产量将比上年增长3%左右。”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金芳在论坛上介绍了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也对产业未来的协同发展颇为看好,他表示,从长期看,在国家煤炭政策调整、钢材出口贸易壁垒加大、楼市调控以及下游行业成本承载能力有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煤、矿、钢将达到新的平衡。
  
   钢铁行业的回暖趋势一方面给予钢企更大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在“去产能”背景下钢铁是否会发生暴涨的疑问。
  
   在马钢原燃料采购中心副经理看来,明年的钢材价格不会像煤炭一样出现暴涨。“不同于煤炭产业,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中央的调控更强,煤炭企业也经常会形成价格联盟,但是钢铁行业没有形成联盟,因而明年价格暴涨不太现实。”
  
   津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认为“暴涨”现象的出现是一种供需失衡的表现,未来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嘉吉金属部中国商务总监也认为,应该不会暴涨,并分析称,明年去产能应该会集中在下半年,但会被市场平滑处理掉。
  
   山东钢铁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笃则对未来钢铁的价格走势作出这样的预估——钢铁去产能力度虽大,但是去除的有效产能不多,更多的是使用行政手段,钢铁企业明年主动去产能比较多,估计明年钢铁形势更好,但是价格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部总经理则称不排除暴涨的可能性,但即便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也会较短,他把原因归结为钢铁原料价格目前高位和钢厂产能弹性问题。
  
   谈及钢铁价格的上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认为,涨价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和政策造成的。
  
   明年开始去“有效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价格的变化和“去产能”的政策也密不可分。
  
   “1~9月份,煤炭行业去产能实现2.2亿吨,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执行276工作日规定。钢铁行业去产能实现3600万吨以上,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51%。”按照的介绍,今年的“去产能”成果颇丰。
  
   不过,表示,目前,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西部地区的钢厂的生存压力相对较高。未来中国的钢铁将形成沿海流域加长江流域的“T”字型布局。
  
   李强笃认为目前存在产能逐渐从东北到西部的“靠拢”趋势,但倘若西部钢铁的产品结构和当地消费匹配精准度高,在区域内仍有有一定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的“去产能”大多为无效产能,今后将逐渐开始在有效产能发力。
  
   “即便价格有上涨的趋势,也不会导致去产能的政策弱化。”在看来,无效产能今年去了70%以上,明年将进入到有效产能。

来源:富宝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