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1月合约,以37860元/吨收盘,上涨370元,涨幅为0.99%。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485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80,低于上一交易日7.83,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23262手,持仓量增加2758手至461368 手。主力合约成交172102手,持仓量减少3260手至168930手。
上海期铝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主力11月合约,以12495元/吨收盘,上涨245元,涨幅为2.00%。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646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59,低于上一交易日7.68,上海期铝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61914手,持仓量增加17310手至572672 手。主力合约成交186206手,持仓量减少9692手至183554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1月合约,以17950元/吨收盘,上涨50元,涨幅为0.28%。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291.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83,高于上一交易日7.81,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78456手,持仓量减少16934手至502886 手。主力合约成交304630手,持仓量减少14538手至226092手。
上海期铅价格小幅下跌。主力11月合约,以14515元/吨收盘,下跌15元,跌幅为0.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1942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7,高于上一交易日7.45,上海期铅跌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17972手,持仓量减少454手至36348 手。主力合约成交13636手,持仓量增加330手至21696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月合约,以2309元/吨收盘,上涨17元,涨幅为0.74%。
全部合约成交5121460手,持仓量减少119884手至3646508 手。主力合约成交4878596手,持仓量减少117284手至2999758手。
【股市行情】周五早盘,三大股指高开,但随后再次回归窄幅震荡轨道之上,午后开盘,两市延续窄幅震荡,人气依旧低迷。盘面上,两市无热点板块,资金面严重匮乏,昨日强劲的地产板块今日出现回调,两市成交依旧缩量。截止收盘,沪指报3033.9点,跌8.42点,跌幅0.28%,深成指报10609.7点,跌52.51点,跌幅0.49%,创业板报2156.51点,跌11.91点,跌幅0.55%
二、国内焦点
大商所:期货服务钢铁业优势愈发显现
9月22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表示,大商所已初步建立起综合性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包括煤焦矿在内的商品期货具备了更好服务钢铁等产业企业的基础和优势。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深化改革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商所将始终坚持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与市场各方共同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
会上,李正强介绍了大商所尤其是黑色系列期货品种的发展情况。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下,大商所先后上市了包括焦炭、焦煤和铁矿石等在内的16个期货品种,初步建立起综合性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具备了更好地服务钢铁等产业企业的基础和优势。
具体来看,这些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成功经受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后续金融市场波动等一系列考验,保持连续多年安全平稳运行,为服务钢铁等产业企业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市场规模和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为钢铁等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创造条件。2016年,大商所年度日均持仓量单边近600万手、占境内期货市场的45%以上,显示出比较深的市场厚度;市场流动性也保持在比较合理水平。以铁矿石期货为例,2013年上市以来参与交易的客户累计已达40万户,2016年1至8月铁矿石期货成交量2.64亿手,日均持仓量88万手,已成为大商所第二大交易品种。三是市场功能发挥较充分,与钢铁等实体企业关联度日益增强。大商所黑色系列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在0.9以上,已成为有关现货企业贸易、基差定价、指数编制和衍生品交易的重要参考,并与上期所螺纹钢等下游期货品种形成有效联动。以铁矿石为例,上市以来,参与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交易的法人客户数约8900家,包括83家钢厂、636家贸易商和10家境内矿山企业。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市场服务模式,为钢铁等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提供更多便利。多年来,大商所通过煤焦钢产业大会、期货学院培训、产业链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交流、推动期现货市场融合;持续大幅降低实体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成本,仅在2016年1至8月大商所就通过手续费减收等措施反哺市场超12亿元;倡导和推动“银期合作”、“保期合作”,支持产业企业、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利用期货平台和工具深化合作,大力支持产业企业发展。
李正强表示,在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宏观背景下,实体产业对于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境内商品期货市场实现了多年较快发展,但工具和品种还不够丰富,境外投资者还无法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境内期货价格的国际代表性、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商品生产、贸易、加工和出口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为全球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中国价格,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均衡稳健发展。
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的战略转型规划已经初具雏形:以准备上市期权、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场外市场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进建设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李正强表示,转型过程中,大商所仍将贯穿“四个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持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坚持市场“三公”原则,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大商所将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切实履行自律监管职责,加强参与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依法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三是坚持市场创新与市场优化“两手抓”方针,不断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他强调,大商所将以铁矿石期货为试点,争取早日直接引入境外参与者来参与交易,稳步推进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四是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促进交易所与市场各方、社会各界的和谐发展。
“下一步,大商所将继续深化与境内外交易所、金融机构、贸易商、矿山、钢厂等各类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合作,在合约规则设计、改进业务管理、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以交易所安全平稳发展和有效市场服务的实绩取信于市场各方。”李正强表示。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市场参与者比较踊跃,但包括煤焦钢在内的商品期货发展仍有巨大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商所希望海内外企业更多地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中国期货市场的建设发展中来,交易所愿与各方一道,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国际贸易。
去产能引导宝武合并 行业“钢铁侠”浮现
记者昨日从国资委获悉,经报国务院批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宝钢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钢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宝钢全资子公司。至此,国资委直接监管央企数量减至103家。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兼并重组作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此次宝钢武钢进行合并以及后续的推动过程,对于国内钢铁市场的整合、优化以及转型升级都有积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兼并重组可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增强盈利空间、加大回报率、推动企业向产业的高利润端转移。
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武钢和宝钢进行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因此,这两家央企合并要放在我国去产能的背景下去看待。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累计退出钢铁产能21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虽然上半年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整体较慢,并未实现“时间过半、任何过半”的目标,但这或许意味着下半年钢铁产业去产能将会加速。
在沈萌看来,作为央企的宝钢、武钢由于受到地方政府掣肘的几率较小,所以对于削减落后产能的落地执行力度相对来说会比较强,这也可以带动其他央企或地方钢铁企业认真履行削减产能的义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两家企业的体量较大,因此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合并后有利于对钢铁行业去产能产生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削弱行业内过度竞争的局面。此外,二者在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的同时,还能带动其他钢铁企业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兼并重组,有助于解决钢铁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央行的选择和黄金的走向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虽呈现复苏态势,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扭转——人口老龄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是全球性难题。央行通过泡沫化货币一方面创造了财富的繁荣,另一方面却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当央行表示不再向泡沫兜底,市场还依然会押注货币无限量的宽松吗?利率市场首先做出了反应,而黄金正面临新的方向选择。
全球经济低迷 央行如何抉择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黄金警示着货币的信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黄金和美元脱钩之后,黄金作为货币流通成为历史。然40多年来,黄金并没有失去其作为价值的“最后代理人”角色,每次遇到纸币危机黄金都会站出来提出警告。黄金与美元脱钩,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过渡,美元信用一开始无法承载货币的职能、经济滞胀,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上行至800美元/盎司,预示着美元体系需要一次修复;新世纪美元受欧元冲击,信用货币体系变革再度带来不确定性,互联网泡沫、次贷泡沫的破灭,黄金价格从250美元/盎司上涨至1900美元/盎司,预示着21世纪初货币体系待进一步完善,目前1300美元/盎司以上的金价也如是。
货币虽无限宽松,经济仍疲弱增长。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以来,全球央行再次通过大量超常规货币宽松拯救金融体系,以提振经济信心——美联储2008年降息至0后通过三轮QE(量化宽松)继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宽松货币环境支撑资产价格得以修复;欧洲央行继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后开启负利率,试图在财政紧缩的背景下释放经济信心;而日本央行从此前的QE过渡到QQE(量化质化宽松)和负利率,试图在经济修复过程中带动通胀回升。但是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低迷,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连续两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7月警告由于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至2.8%,而全球贸易也大幅放缓,经济增长的迟滞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以来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动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相反2016年以来资产价格相关性趋同,预示着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
低增长的经济考验央行货币退出路径的选择。是继续宽松还是收缩?至少目前似乎有如此共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而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还应强调财政战略对于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从市场层面,处于名义负利率的全球债券市场利率出现大幅反弹,继续无限量的宽松货币对于目前经济带动的有效性提出疑问。
信用面临收缩 金价纠结预期
货币是信用的载体而非信用本身,无效信用将推升资产泡沫风险。只有形成有效经济增长预期下的信用支撑,才能对于经济系统产生正循环的推动。2008年危机下的货币当局通过过量的货币发行支撑经济,虽填补了危机时流动性的湮灭,但埋下了另一个“雷”,若不能修复经济发动机,货币的堆积将推升资产价格——低利率和宽信用环境下我们看到跌落的房价继续创新高,企业通过回购股份支撑市值创新高。
美元信用收缩格局依然延续。伴随着美国私人部门债务去化的逐步企稳,美联储也开启了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路径。2011年美联储通过OT(扭曲操作)替代QE,稳定货币流动性的同时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边际收紧。从2013年中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市场释放退出QE预期,到2014年底正式退出资产购买、2015年底首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虽然期间伴随着市场的反抗,但是整体货币政策趋紧的格局没有变化,通过观察影子利率可见利率提高300BP以上。
经济增长放缓大背景下,维持货币过渡宽松和金融过渡自由化的代价是实体的进一步退化和金融的泡沫化。逐步开始实施的巴塞尔Ⅲ对全球银行业监管再次加强,美国SEC对监管的收紧也降低了货币市场流动性;而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虽依然疲弱,但逐渐呈现企稳态势,前期的货币需要退出路径。和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类似,这一阶段黄金价格仍将纠结于市场动荡和信用收缩。
三、有色金属
锌:
外盘方面:隔夜伦锌震荡走高,收报2285美元/吨,涨0.97%。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高,沪市收盘时报1645.5美元/吨,收涨0.95%。
现货方面:9月23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17960-18060元/吨,均价跌70元/吨。据SMM报道,现货升水相对坚挺;炼厂正常出货;贸易商积极出货,但市场交投一般,以长单交付为主。下游按需采购,成交一般;市场整体成交清淡。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79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22%,持仓量226092手,成交量304630手。
行情研判:国内锌供给有所下降加上美元走弱,为沪锌价格提供较强支撑。技术上看沪锌主力合约20日线买盘偏弱,但下方有5日线做为支撑,沪锌价格陷入震荡行情。操作上建议沪锌1611合约17700-18200元/吨高抛低吸,止损各2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隔夜伦敦金震荡走高,收涨0.14%,报收1337.27美金/盎司;隔夜伦敦银走高,涨幅0.22%,报收19.883美金/盎司。今日亚洲盘伦敦金震荡走低,收跌0.15%,3点报于1335.14美金/盎司;伦敦银震荡下行,跌幅0.22%,3点报19.840美金/盎司。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88.3元/克,盘中震荡走低,报收288.15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16%,成交量169772手,持仓量310996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4421元/千克,盘中震荡走低,报收4394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21%,成交量668518手,持仓量624024手。
ETF持仓方面:SPDR Gold Trust截至9月23日黄金ETF持仓量为950.92吨,日增6.53吨;截至9月22日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持仓量为11305.47吨,与前日持平。
行情研判:美国经济数据好坏掺半,随着美联储不加息的利好消退,贵金属行情陷入震荡。技术上沪金主力合约在15点收出长上影阴线,显示空方力量强大,但下方有60日均线支撑。操作上建议沪金1612合约287.6-289.5元/克高抛低吸,止损各1.5元/克。沪银1612合约4352.8-4440元/千克高抛低吸,止损各3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五螺纹钢期货震荡上行,RB1701合约终盘报收2309元/吨,涨17元/吨,持仓量2999758,日减仓117284。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330元/吨,涨10元/吨;广州报价2660元/吨,持平;北京报价2400元/吨,持平;福州报价2370元/吨,持平。
(2)钢厂调价:9月21日沙钢对建筑钢材品种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本次调价是以“9月11日沙钢出台2016年9月中旬建材价格调整信息”为基准,具体调整情况如下:①螺纹钢价格下100元/吨,现HRB400Ф16-25mm螺纹出厂价格为2450元/吨,②高线价格持平,现HPB300Ф6.5mm普碳高线执行价格2610元/吨。以上调整均为含税价,执行日期自2016年9月21日起。
(3)消息面:2016年9月上旬,100家重点监测钢铁企业(集团口径),本旬共生产粗钢1758.91万吨、生铁1724.14万吨、钢材1678.91万吨、焦炭347.43万吨。日产量及比上一旬增减情况分别为:粗钢175.89万吨,增产7.82万吨,增幅4.65%;生铁172.41万吨,增产8.51万吨,增幅5.19%;钢材167.89万吨,减产170.19万吨,减幅1.35%;焦炭34.74万吨,增产1.72万吨,增幅5.22%。
周五RB1701合约震荡上行。当前煤炭价格坚挺支撑钢价震荡走高,回调多单跟进。操作上建议,2250上方偏多交易。
五、宏观经济
9月以来部分公司大股东违规减持
秋高气爽,A股市场部分股东也在忙“收割”。9月以来,沪深两市重要股东减持套现逾1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股东“秋收”心切,违规减持。在监管层多次发出监管函或者行政处罚通知的情况下,部分重要股东仍在顶风作案。
大宗交易升温
弱势震荡下的A股市场正遭遇6月以来的第二波“减持潮”。近期日上集团、天舟文化、步森股份、金发拉比、永泰能源、贵糖股份等数十家上市公司股东宣布已减持。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9月21日,9月以来共有393次重要股东减持,涉及280家上市公司.
减持潮的出现与此前减持受限不无关系。去年A股市场遭遇极端下跌行情,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暂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以缓解集中抛售压力。
今年1月份,证监会再度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同时要求大股东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随后,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开始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尤以今年6月份较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产业资本减持390亿元,增持只有99亿元,净减持291亿元。其中,347家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涉及股东672位。
9月,随着解禁高峰的出现,减持潮再次出现。从市场情况看,大宗交易亦逐渐升温。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9月以来,沪深两市共有971笔大宗交易成交,平均每日成交80.92笔,较8月环比上升29.2%,共有近31.54亿股被转手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365.67亿元,平均每日成交30.47亿元,较8月环比上升近45.6%。
据统计,从行业分布来看,前期表现较好、整体估值较高的板块减持较为集中。证监会42个行业分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五大行业减持公司数量排名前五位。近期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企业,也出现在减持名单中。
违规减持频现
减持是股东正常投资行为,但近期屡屡出现的违规行为给市场带来压力。就在半年报披露期间,不少上市公司减持触碰监管红线,引发监管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十余家公司因违规减持收到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函。这些公司违规事实包括窗口期违规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变动股份未履行信披义务等。此外,部分公司可能借高送转掩护股东减持的情况也引发了监管机构关注。
深圳证券交易所9月14日宣布对GQY视讯股东姚国际给予公开谴责处分。公告称,6月13日至6月23日,姚国际以20.15元/股的成交均价累计减持GQY视讯853.82万股,成交金额1.72亿元,违反了其作出的“自2015年7月16日起6个月到12个月间,若公司股票价格未达到50元不减持”的承诺。业内认为,若姚国际违背承诺尚与被强制平仓等“不可抗力”有关,而另一些重要股东的违规减持显然有着明显的主观故意。
近期监管部门对可能借用“高送转”掩护股东减持的现象表示了关注。今年4月23日,中通客车披露的2015年利润分配方案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方案公告中,控股股东中通集团作出“方案披露后6个月内无减持计划”的承诺。短短两个月后,集团却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590万股。实际上,此前吴通控股、怡球资源等上市公司都曾因此受到市场质疑。
业内认为,根据市场走势和公司经营情况以及自身合理需求,对上市公司股份进行增减持,本是股东的合法权利。但对于违反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的违规减持,监管部门应当严厉查处。
两部委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政策
9月22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延长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纳税期限,由现行政策规定的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并对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实施选择性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通知》要求,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股权转让时股权成本计算时,《通知》规定,股票(权)期权取得成本按行权价确定,限制性股票取得成本按实际出资额确定,股权奖励取得成本为零。并明确新三板挂牌公司属于非上市公司,按照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递延纳税政策执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纳税政策方面,《通知》规定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此前这一期限为6个月。同时,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款的计算方式不变,股权奖励应纳税款的计算比照前述规定执行。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转让本公司股票方面有一定的期限约束,这一变化的目的在于解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缴税时间方面的困难。
此外,《通知》还规定,企业或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到境内居民企业,被投资企业支付对价全部为股票(权)的,企业或个人可选择继续按现行有关税收政策执行,也可选择适用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对于本次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政策调整,一是对非上市公司符合条件的股票(权)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由分别按“工资薪金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两个环节征税,合并为只在一个环节征税,即纳税人在股票(权)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以及获得股权奖励时暂不征税,待今后该股权转让时一次性征税,以解决在行权等环节纳税现金流不足问题;二是在转让环节的一次性征税统一适用20%的税率,比原来税负降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降低纳税人负担。上述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对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发挥重要作用。
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晨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最重要的思路就是通过税收调节,降低创业型企业的负担,减缓其财务压力,帮助其进行更好发展;同时,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尖端人才进入创业领域。本次税收调节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股权激励递延政策的“宽严结合”。所谓“宽”,是指本次税收调节覆盖面广,涉及包括新三板挂牌公司在内的所有非上市公司;所谓“严”,是指实施优惠政策的股权激励政策规定要“符合条件”,这些条件对实施主体、审核标准、标的、对象、持有时间、行权时间、行业等等多方面都做了要求。这种“宽严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覆盖众多创业型企业,又可以有效规范股权激励市场。
六、全球观察
欧洲钢铁联盟对欧盟钢铁政策的风险提出来警告
欧洲钢铁联盟网站9月14日报道。欧洲钢铁联盟欢迎容克在盟情咨文中有关钢铁产业内容的讲话,但警告钢铁产业仍受到其他政策的威胁。欧洲钢铁联盟总干事埃格特表示,欧委会支持钢铁产业,并在保护钢铁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冲击方面做出正确的表态,这点非常的积极;容克强调不要成一个天真的自由贸易者,这击中了要害;自由贸易应建立在规则基础上,各贸易方要么遵守国际认可的规则,要么面临贸易救济措施限制。
容克今天在向欧洲议会所做的年度盟情咨文中呼吁各成员国支持实施更强有力的贸易救济措施(相比美国而言)。埃格特对此做出回应,也呼吁各成员国推动贸易救济现代化改革提案,以确保能实施有效和公平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欧盟钢铁产业仍处于压力之下,并在过去几年里流失了数千个工作岗位,并要求获得欧委会的支持。但欧盟的其他政策可能会减损目前支持的效果。埃格特表示,我们希望欧委会将来任何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案不要不成比例和不公平的给予中国钢铁产品倾销的机会;另一方面,欧盟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受制于欧盟的单边措施,欧委会有关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提议威胁到了欧盟钢铁产业的未来;该提议设定的目标无法实现,并会在2021年至2030年期间造成欧盟钢铁产业340亿欧元的损失;希望欧委会能进一步考虑其政策的累积影响。
前8月中国钢材占越南进口总量的59%
越南工贸部日前初步统计显示,今年前8月,越南钢材进口量达1260万吨,进口额为52.6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7.3%和2.1%。
报道称,今年前8个月,中国仍成为越南最大钢材进口来源国,进口量为744万吨,占越南钢铁进口量的59%。俄罗斯已成为越南第五大钢铁进口国。今年越南国内钢材进口价格已连续4个月上涨,8月份钢材价格环比上涨2.4%。
报道称,据越南钢材协会透露,今年上半年,越南进口的钢材产品和半成品960万吨,进口额34.2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钢材占比60%。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增长48%,进口额仅增长1%。越南钢铁协会预计,钢材进口量还将增长,特别是下半年建筑用钢需求旺盛。尽管工贸部对部分钢材品种征收14.2%-23.3%的临时性保护关税,仍无法阻止企业继续进口钢材。
据越南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越南进口钢铁总量1983万吨,其中包括成品和半成品钢材。进口量同比增长27%,进口额达90.46亿美元。越南自中国进口钢铁量占其进口总量的52%。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