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2
全球对电池回收的热潮对于担心未来原材料供应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新工厂的浪潮给回收行业本身带来了巨大风险:目前还远远没有足够的废料来养活它们。
知名汽车巨头、专业回收公司,甚至矿商嘉能可都在投入大量资金,将废物转化为推动电动汽车革命所需的商品。因此,咨询公司 Circular Energy Storage 的数据显示,从 2021 年到 2025 年,全球电池回收能力将激增近 10 倍,预计今年将超过可用的废品供应量。
短缺很可能会持续到下一个十年,而行业正在等待早期的电动汽车型号大量进入垃圾场,到 2025 年,回收工厂的空间可能比废品多三倍来运行工厂。当然,旧电池最终会开始滚滚而来,但回收公司将不得不生存到那时。
回收能力与废电池供应
一些人已经在谈论用新开采的材料补充他们的工厂——这是一种违反直觉的解决方案,因为回收旨在成为锂和钴等金属有限开采生产的关键且环保的解决方案。由于对原材料短缺的担忧导致近几个月价格飙升,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竞相锁定未来的供应。
对于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来说,迫切需要在法规之前建造工厂,这将迫使他们从 2030 年起在电池中使用更多的回收材料。独立的回收商也需要迅速行动,回收电池中的原材料对于那些能够锁定足够供应的人来说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但结果是,新兴行业集体建厂的速度太快了。
Circular Energy Storage 创始人汉斯·埃里克·梅林 (Hans Eric Melin) 在电话中说:“没有人真正在看对方,他们似乎认为会有很多报废和报废电池。” “但如果你看看即将上线的容量水平,它与我们的需求相比是巨大的。”
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回收原料——旧的、用过的电池和电池工厂的废料。但现在大多数正在行驶的电动汽车将在路上行驶数年,即使汽车报废,电池也经常被出售以供重复使用。电池制造商也在减少他们工厂的浪费,为回收商留下的材料更少。
根据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的最新研究,到 2025 年,78% 的可用废料供应将来自制造废料,而报废电池将占 22%。该咨询公司预测,直到 2030 年代中后期,该行业才会达到一个拐点,即可供回收商使用的废旧电池数量开始激增。
电池回收优势
此前,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中国,中国占全球电池回收能力的80%以上。这也是第一波报废浪潮可能出现的地方,因为更多电动汽车的上路时间更长。过去一年,欧洲和北美有大量新的回收设施计划,但这些工厂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开始供应。
“就废钢的来源而言,中国将主导供应,”Benchmark 分析师 Sarah Colbourn 在电话中表示。“这是一个相当不透明的市场,但绝大多数产能都在中国,而且中国的可用废钢数量会更高。”
为了回收废旧电池,首先将它们拆解并切碎成一种叫做“黑色物质”的东西,然后将其加工成用于新电池的特殊化学品。
黑块
美国回收初创公司 Li-Cycle Holdings Corp. 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Ajay Kochhar 表示,最大的瓶颈可能是主要专注于制造黑色物质的公司。该公司计划在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价值 4.85 亿美元的新设施。该公司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对其技术和开发成本持怀疑态度的卖空者的注意,但它在今年获得了矿业巨头嘉能可 2 亿美元投资的信任票。
“对我们来说供应不是问题,我们的电池比我们通常可以处理的要多,”科赫哈尔说。“但有一个问题是整个行业将如何发展。”
嘉能可全球回收业务负责人库纳尔辛哈表示,嘉能可投资 Li-Cycle 是因为它看到了强劲的长期前景,但预计未来几年对该行业整体而言将是艰难的。
电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量
“如果你正在建立一个独立的电池回收业务,那么该业务现在面临压力,”辛哈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说。“一些仅回收的商业模式不会成功,或者至少会非常紧张,因为他们将等待所有废料到达。”
辛哈说,如果 Li-Cycle 确实遇到未来短缺,它与嘉能可的关系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嘉能可自己矿山的原材料来补充废物供应,直到废料量最终真正膨胀。
其他公司已经在采用混合方法,竞争对手的回收商 Redwood Materials 宣布计划在内华达州建立一个价值 35 亿美元的电池化学品工厂,该工厂将采用开采和回收原材料的组合。
那么,废物供应真正开始上升需要什么?
即使车辆报废,电池也经常被愿意支付数千美元的买家抢购一空,以便在其他车辆或能源存储系统等要求不高的应用中重复使用。据 CES 称,旧电池最终到达回收厂可能需要 15 年或更长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 25 年。
旧电子产品中的电池是另一个主要供应来源,但将取决于旨在说服消费者清理抽屉和回收旧设备的法规的有效性。
短期内,回收商将严重依赖电池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但即使这样也面临压力——CES上个月将其对制造废料的长期预测下调了一半以上,以反映过去几年生产效率的重大突破。
不过,短缺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根据 Benchmark 的数据,到 2030 年,回收在全球供应中的占比仍将不到 10%,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将大幅上升。即便如此,汽车制造商仍将严重依赖矿工来支撑电动汽车行业的爆炸式增长,而且短缺似乎也将持续存在。
“需求规模令人难以置信,采矿方面需要一些关注,”Benchmark 的 Colbourn 说。“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仍将面临赤字,回收将无法很快填补这一空白。”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