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6月16日废金属行情晚报(上)
06月16日废金属行情晚报(上)

发布时间:2021-06-16

一、行情快报

 

期铜
  上海期铜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主力合约2107,以68450元/吨收盘,下跌1870元,跌幅为2.66%。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9508.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20,与上一交易日持平,上海伦敦市场涨跌幅度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303372手,持仓量增加12335手至325728手。主力合约成交151836手,持仓量减少4328手至126238手。

 

 

期铝
  上海期铝价格下跌。主力合约2107,以18590元/吨收盘,下跌345元,跌幅为1.82%。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2438.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63,低于上一交易日7.64,上海期铝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25647手,持仓量减少20465手至435223手。主力合约成交253924手,持仓量减少20652手至167288手。

 

 

期锌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下跌。主力合约2107,以22310元/吨收盘,下跌190元,跌幅为0.84%。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983.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8,低于上一交易日7.49,上海期锌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30967手,持仓量增加7293手至153814手。主力合约成交214117手,持仓量增加1049手至80864手。

 

 

期铅
  上海期铅价格下跌。主力合约2107,以15160元/吨收盘,下跌170元,跌幅为1.1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176.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6.97,低于上一交易日7.01,上海期铅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76683手,持仓量增加3586手至105048手。主力合约成交50714手,持仓量增加595手至53991手。

 

 

螺纹钢
  上海螺纹钢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主力合约2110,以5014元/吨收盘,下跌151元,跌幅为2.92%。
  全部合约成交2180825手,持仓量增加48238手至1465112手。主力合约成交1966255手,持仓量增加22420手至1158196手。

 

【股市行情】   6月16日,A股大幅下挫,截至收盘,沪指跌1.07%,报收3518点;深成指跌2.57%,报收14295点;创业板指跌4.18%,报收3125点。


二、国内焦点

助力标准化建设 促进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3月1日,方大特钢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制定的《冶金优质产品 弹簧钢热轧扁钢》(T/CISA 097-2021)团体标准开始实施;4月1日,方大特钢参与编制的《钢铁物流数字化仓储建设基本要求》(YB/T4878-2020)和《钢材仓储管理规范》(YB/T4864-2020)等两项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近年来,辽宁方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方大特钢在自身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参与钢铁行业标准化建设,为加快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高质量为原则,接轨国际标准

 

弹簧扁钢是方大特钢的拳头产品,有着50多年的生产历史和技术积淀。而随着该公司主导制定的《汽车悬架系统用弹簧钢 第1部分:热轧扁钢》(GB/T 33164.1—2016)汽车专用标准的颁布实施,更是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弹簧扁钢向高性能、高质量发展,也提升了方大特钢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方大特钢为何要起草汽车弹簧扁钢国家标准?方大特钢技术中心副主任陈明曾参与该标准的制定。他介绍道,在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用弹簧钢以高端弹簧钢为主,而我国以中低端弹簧钢为主。不仅增加了用钢量,而且导致汽车自重、油耗增加,从而增加燃油污染和用钢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此外,低端弹簧钢耐久和安全性能很难达到车辆使用要求,容易导致疲劳变形和早期失效。

 

为此,方大特钢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就行业现状提议提高汽车弹簧扁钢国家标准,强制推广使用高强度弹簧扁钢,以降低材料消耗、能耗,保护环境。这一提议通过后,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此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方大特钢负责制定汽车悬架系统用热轧扁钢标准。

 

2017年9月1日,由方大特钢主持起草的、我国首个汽车专用弹簧钢国家标准——《汽车悬架系统用弹簧钢第1部分:热轧扁钢》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执行。据该标准审查会纪要显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标准的技术指标相当于或严于国外先进国家标准的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方大特钢还参与起草《汽车悬架系统用弹簧钢 第2部分:热轧圆钢和盘条》(GB/T 33164.2-2016)、《弹簧钢》(GB/T 1222-2016)、《钢板弹簧技术条件》(GB/T 19844-2018)等国家标准,进一步促进汽车悬架系统用弹簧钢向高性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推进国内汽车性能改进、功能完善和寿命的延长。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完善质量标准

 

“钢铁工业高标准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标准是发展质量的核心内涵,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际就是高标准发展。要继续做好标准化工作,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曾在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9年年会上表示。

 

在主持起草《汽车悬架系统用弹簧钢 第1部分:热轧扁钢》中积累经验的方大特钢,当获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为推进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决定在2019年9月启动特钢冶金产品实物质量标准制订项目后,便积极参与其中,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根据该公司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及用户反馈信息,同时结合国际标准、欧盟标准、日本标准、美国标准、英国标准等国际和国外弹簧扁钢相关标准技术条款,提出专业性意见建议。

 

据该标准起草人之一、方大特钢技术中心弹扁研究室产品研究工程师王永芹介绍,此前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只有“认定条件”,而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给力的质量标准予以技术支撑,因此开展冶金产品实物质量标准制订工作十分必要。该标准正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服务于下游行业评价供应商、招投标及订货,对规范和提升冶金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引导市场遵循产品优质优价准则,实现社会、企业与用户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1日,方大特钢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制定的《冶金优质产品弹簧钢热轧扁钢》(T/CISA 097-2021)团体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不仅规范了生产弹簧钢热轧扁钢的关键工艺及装备要求,并在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及优质产品的品质需求制定了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且对冶金实物质量品牌培育标准进行明确。

 

“该标准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作为订货依据的指导性标准文件,同时作为冶金行业优质产品品牌的培育认定条件。”王永芹补充道,这是方大特钢参与制定的首个以质量为主体的团体标准。

 

以精细化为核心,推进智能标准

 

4月1日,方大特钢参与编制的《钢铁物流数字化仓储建设基本要求》(YB/T4878-2020)和《钢材仓储管理规范》(YB/T4864-2020)等两项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其中,《钢铁物流数字化仓储系统规范》旨在规范全国黑色冶金行业的数字化仓储建设,适用于钢材成品数字化仓储的规划、设计、建设,规定了钢铁物流(钢材成品)数字化仓储的总则、设施设备数字化要求、应用层功能要求、运维要求、接口及编码要求等。

 

方大特钢能够参与《钢铁物流数字化仓储建设基本要求》和《钢材仓储管理规范》的编制,源于近年来该公司开发完善智能化系统,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为高效组织生产,降低物流与仓储成本,对物流仓储的管控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方大特钢软件开发主任工程师王亮表示。

 

该公司通过MES产销一体化系统,给产品分配、标识条形码,条码信息与产品的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生产信息、计量信息、质量信息精确匹配;产品入库仓储时,工作人员只需使用手持终端扫描条形码,MES产销一体化系统就会结合客户订单信息指定垛位入库码放,为后续的发运提供合理的堆垛排程,而且在系统内有清晰垛位图,点击垛位中的每一件产品,对应的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生产信息、计量信息、质量信息一目了然,可实现简单快捷的盘库操作;产品装车发运时,工作人员直接在货位上通过无线手持终端扫描条码比对订单信息,订单信息相符且质量判定合格的产品才允许放行,同时系统自动销账,高效率且杜绝发错货现象。

 

该公司还开发基于物联网模式的物流跟踪系统,多个系统间数据相连,通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使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上述两项标准起草人之一、方大特钢物流储运中心生产设备部副部长邓俊感慨道,方大特钢作为编制单位,承担着重要章节内容的编制工作,在钢铁业数字化物流、仓储管理标准研究领域迈出突破性步伐,促进了行业规范的统一。

 



李新创: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展望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是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钢铁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钢铁工业从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全面总结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对于钢铁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开创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行业去产能、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供给质量、绿色制造、兼并重组、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1. 供给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去产能、去杠杆工作,不仅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1.5亿吨钢铁去产能目标上限,还依法取缔了1.4亿吨以上“地条钢”产能,优质、绿色产能占比显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2.3%,较“十二五”末下降7.8个百分点。2020年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达到97.9%,有效满足了国内需求,支撑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钢材品种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宝武的取向硅钢、河钢的特厚板、鞍钢的高强钢轨、中信泰富的轴承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钢依靠800多项核心技术在世界高端不锈钢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宝武QP1500冷轧淬火延性钢、鞍钢轻质双相钢、本钢2000兆帕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型钢、兴澄特钢R6级极限性能系泊链钢等新产品实现全球首发。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宝武、中信泰富等一批企业在不同领域迈入世界一流行列。

 

2. 工艺装备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总体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序生产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取得新进展,一批先进工艺技术得以推广应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74.0%提高到80%以上,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5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由4座增加至8座;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吨及以上转炉和电炉产能占炼钢总产能的比例74%以上,比“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首钢京唐巨型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工艺技术,中国宝武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技术、300吨转炉“一键炼钢 全自动出钢”智慧炼钢技术,绿色洁净电炉炼钢技术、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热轧板在线热处理技术、无头轧制技术、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无酸酸洗技术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3. 绿色制造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随着超低排放改造、新排污许可制度、重点区域错峰管控等政策的执行,以及钢铁行业副产煤气高效发电等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2015年的572千克标煤下降到545千克标煤,圆满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颗粒物排放量由“十二五”末的0.85千克下降到0.3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由0.85千克下降到0.37千克。钢铁企业通过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绿色物流,部分先进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特别是首钢迁钢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吨钢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17千克、0.21千克、0.4千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开创了中国钢铁业绿色革命。德龙钢铁打造4A级工业旅游钢厂、普阳钢铁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等为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借鉴意义。此外,唐山、邯郸等重点区域差别化错峰停限产及“一企一策”治理工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4.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民营企业跨区域重组步伐加快。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2019年成功重组马钢并实现对重钢的实际控制,2020年重组太钢,跻身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中信泰富重组青钢、锡钢、天津钢管等,沙钢重组东北特钢,进一步提高了特钢产业集中度;德龙钢铁重组渤海钢铁成立新天钢集团,建龙重工在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地加快重组步伐。

 

5.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硕果累累,方式多样。德龙钢铁印尼德信钢铁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一重-德龙镍业不锈钢项目、青山集团不锈钢项目等绿地投资项目落地生根,迸发新动能;河钢收购塞钢,敬业集团收购英钢,建龙重工收购马来西亚东钢。

 

(二)主要问题

 

1.原料保障问题严重

 

铁矿石进口量逐年增加,2020年铁矿石进口量高达11.7亿吨,连续5年突破10亿吨,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0%以上;锰矿对外依存度超过80%,铬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镍矿超过80%。钢铁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供应渠道过于集中,而需求端较分散,市场话语权不足。海外供应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海外权益铁矿年产量仅占进口量的6%左右。废钢供应量仍然不足,曾一度被“地条钢”企业挤占,废钢加工以小散民营企业为主,供给质量有待提高。资源掌控和供应能力不足导致铁矿石、废钢价格快速上涨并长期保持高位。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钢铁工业创新投入不足,研发投入占比长期未达到1.5%以上的目标,2019年仅为1.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制造业1.45%的平均水平也有差距,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亟待提升。一批“卡脖子”关键材料,如高端轴承钢、高性能模具钢、超高强度不锈钢、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等仍需要进口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无头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核心装备,智能化硬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仍有差距,成套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不足。

 

3.产业集中度不高

 

“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前十位集中度有所提升,2020年占比39.2%,比“十二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但已连续8年未达到40%,与欧美日韩等国家与地区,以及国内汽车、水泥等行业均有很大差距。产业结构分散、集中度低,导致钢铁工业在资源掌控能力、市场有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大问题上,缺乏行业约束力和自律能力,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4.绿色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吨钢污染物排放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导致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明显下降,节能环保压力加重。钢铁企业环保水平差距大,全国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并通过验收的企业还不多,普遍仍存在无组织排放治理问题突出、清洁运输比例低、管理管控水平低等问题;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钢铁产能集聚区,环境改善压力依然较大,全流程全方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已刻不容缓。大宗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应用尚存在技术瓶颈,尤其缺乏规模化、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

 

5.智能制造体系不完善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在数字矿山、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领域,打造了9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5个智能制造新模式。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智能化设备、高精度过程控制模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亟需突破,对智能设备、智能系统的核心知识产权掌控仍不足;智能制造统一标准缺失,示范推广难度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落地路径仍不清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迅猛发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还没有完全跟上节奏。

 

二、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展望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投资拉动钢材消费的力度将会有所减弱,但从全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城镇化进程以及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钢铁生产消费总体仍将维持在高位,粗钢产量大概率将维持在10亿吨以上的生产水平。“十四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将从数量阶段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重点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全行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有必要按照国家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强化源头治理、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的原则,以低碳发展为“牛鼻子”,促进钢铁产业原料结构、用能结构、流程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先进节能技术、末端治理技术、低碳冶金技术的变革创新,实现钢铁行业在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层面的全方位提升。加强钢铁与石化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循环绿色耦合发展,促进行业间协同降碳,实现低碳要求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按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推动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区域钢铁企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使污染物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实现20%的下降。同时,结合国家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导向,应更多地利用环保、低碳、能耗等手段控制钢铁产量的盲目增长。

 

(二)把稳定原材料供应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期间,有必要把推进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建立国家层面的对外协调机构,加大现有企业海外权益矿的高效多元化、多渠道供应能力,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开发水平,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突破资源瓶颈,支撑国家铁矿资源战略保障。同时,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国内外废钢资源保障能力,增加废钢供应,减少铁矿石需求。力争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海外权益铁矿山,海外权益铁矿占进口矿比重超过20%。若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我国铁矿石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

 

(三)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对于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仍有约70项“短板”钢铁材料,年需求量200万吨左右;要实现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好创新驱动和引领作用;通过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解决好卡脖子钢铁材料和关键核心设备进口问题;通过创新引领市场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始终保持市场中的主动地位;通过改革创新促进管理提升,促进行业及企业生产运行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应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研发投入、技术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逐步突破关键短板钢铁材料制约,实现自主保障;同时,应提高钢铁行业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在低碳冶金、非高炉炼铁、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等前沿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进展。

 

(四)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优化布局结构、企业结构和流程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布局结构优化方面,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处理好地方发展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产业布局更加集聚化、生态化和区域个性化。企业结构优化方面,亿吨宝武已经启航,中信泰富成为全球最大的特钢企业,未来将继续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流程结构优化方面,应把电炉钢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制定相结合,在差别电价、碳排放、环保、产能置换等方面给予支持,实实在在降低电炉钢的生产成本,才能有效推进电炉钢稳步持续发展。

 

(五)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质量发展时期,钢铁工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现代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应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厂,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应推动行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钢铁行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生产监测、行业运行情况跟踪等功能,建立钢铁行业预警机制,实现全行业安全运行监测的制度化。

 

(六)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

 

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行业效益是衡量行业、企业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发展离不开效益的支撑,没有效益其他无从谈起,必须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2020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465亿元,利润率只有3.9%,仍低于工业行业6.1%的平均利润水平。“十四五”要加快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材实物质量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量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200吨钢/(人纺辏陆ㄆ崭制笠荡锏?000吨钢/(人纺辏幸道舐蚀锏街圃煲灯骄剑幸怠⑵笠蹈咧柿糠⒄固峁┝税邢蚰勘辍?/p>三、措施建议一是开展好地方及企业规划的衔接。为使得国家相关规划能够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建议各地尤其是钢铁生产重点地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相关产业规划,制定或修订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冶金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应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好企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作为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二是做好发展质量评估工作。“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构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开展高质量钢铁企业创建活动。为顺应行业发展要求及自身发展需要,钢铁企业应持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积极参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的“MPI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价”工作,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力对标研究,准确定位核心优势和存在短板,固根强基、扬长补短,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三是加强政策研究与应用。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也将是“十四五”期间政策变化相对较大的一年。国家正在制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项目备案指导意见》《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将陆续出台,这对于指导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行业发展也将面临更多政策变化的硬约束,钢铁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或者借力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政策的研究,提高政策红线底线意识,研究在特定政策环境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路径。四是努力维护行业发展秩序。钢铁企业应理性看待钢材市场变化、理性投资,避免因未来行业利润下滑,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同时,协调好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系,坚持按订单组织生产,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掌控、原燃料供应、生产安全等情况主动调控生产节奏,合理控制钢材库存水平,共同促进钢材市场供需平衡、维护钢材市场经营稳定,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编辑:小赵)

 

三、措施建议

 

一是开展好地方及企业规划的衔接。为使得国家相关规划能够自上而下、一以贯之,建议各地尤其是钢铁生产重点地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相关产业规划,制定或修订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冶金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应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好企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作为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

 

二是做好发展质量评估工作。“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构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开展高质量钢铁企业创建活动。为顺应行业发展要求及自身发展需要,钢铁企业应持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积极参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的“MPI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价”工作,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开展全方位竞争力对标研究,准确定位核心优势和存在短板,固根强基、扬长补短,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三是加强政策研究与应用。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也将是“十四五”期间政策变化相对较大的一年。国家正在制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项目备案指导意见》《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文件将陆续出台,这对于指导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行业发展也将面临更多政策变化的硬约束,钢铁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或者借力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政策的研究,提高政策红线底线意识,研究在特定政策环境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四是努力维护行业发展秩序。钢铁企业应理性看待钢材市场变化、理性投资,避免因未来行业利润下滑,导致经济负担过重;同时,协调好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关系,坚持按订单组织生产,综合考虑自身资源掌控、原燃料供应、生产安全等情况主动调控生产节奏,合理控制钢材库存水平,共同促进钢材市场供需平衡、维护钢材市场经营稳定,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抚顺新钢铁迈入工业5G时代

日前,伴随着建龙集团抚顺新钢铁5G宏站及首批CPE设备(客户终端设备)的正式上线,该公司5G 工业互联网应用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抚顺新钢铁成为建龙集团首家实施5GCPE传输应用的企业,宣告其正式步入了工业5G时代。

 

依托5G,助推智能制造蓝图落地

 

今年1月13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

 

据了解,抚顺新钢铁自2018年以来就依托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发展壮大,推动基于“5G 冶金全流程”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园区的5G基础网络和5G云基站室分覆盖技术应用案例,其智造中心项目在今年1月面世。

 

此前的2020年9月,抚顺新钢铁完成了主要运营商的5G商用基站部署并投用,基本实现了该公司重点区域的5G信号连续覆盖。与此同时,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抚顺新钢铁利用5G网络结合MEC(多接入边缘计算)专网、切片等技术,提出“全连接工厂”概念,实现数据不出厂、流量本地卸载、本地业务优先处理。同时,在网络信号覆盖范围之内,通过5G设备终端可随时访问生产系统,极大地提升运维能力。

 

拓展应用场景,加速改造升级

 

不久前,抚顺新钢铁轧钢厂高线生产线上线了4组5G智能振动传感器。

 

以此为基础,该厂利用5G高带宽、短时延的特点,实现企业主体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与设备状态预判,甚至可以实现预知维修;利用5G 机器人巡检,解决了高压配电房、易燃易爆气罐区等高危区域的安全风险问题;利用5G UWB(超宽带技术)高精定位,结合电子围栏,解决了人机料追踪难问题;利用5G 机器视觉、5G 传感器模组,以及高清回传、虚拟现实、模拟操控等技术,同时采集机车自动驾驶中的信息,实现了机车的远程控制,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为无人机车的上线奠定基础。

 

抚顺新钢铁还进行了依托5G 超高清视频技术的“无人化智能控制 智能仓储 生产作业”协同调试试验。该项目包括库区智能管理、三维可视化管理和无人化调度与远程操控,而这些应用需要短至20毫秒的网络时延和高至1Gbps的速率,这在4G和Wi-Fi网络下是难以实现的。

 

下一阶段,抚顺新钢铁将进一步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对企业进行改造升级。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