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塑料行情 > 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多元治理体系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再落实
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多元治理体系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再落实

发布时间:2020-09-15

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此前,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特别是2020年底的阶段性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

对此,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中心主任刘佳奇表示,相比2008版“限塑令”,《意见》和《通知》可以说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共同打出的2020新版“限塑令”的“组合拳”。《通知》突出并贯彻“扎实推进”这一“关键词”,统筹疫情防控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对于确保如期完成2020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据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和成效。但塑料污染治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落实主体责任、重点领域监管、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仍相当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重点工作,采取强有力举措,确保完成塑料污染治理目标任务。

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一是管控好生产源头,对生产企业进行摸排,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二是规范好流通环节,落实经营主体减塑责任,加强销售环节执法检查。

三是引导好消费使用,在电商快递、连锁商超、餐饮等领域构建绿色供应链,倡导绿色消费。

四是谋划好产品替代,以可降解、可循环、易回收为主要方向,做好产供需衔接,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替代品供给市场。

五是组织好回收处置,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力度,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六是实施好专项清理,健全城乡垃圾清运体系,在江河湖海开展专项清理,有效控制塑料环境污染。

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领域更是在服务百姓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订单量、业务量的增加,相关领域对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也随之激增,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也越来越多。

刘佳奇表示,相关行业、企业对塑料制品“高依赖、高消耗、高废弃”的既有状态,显然无法满足《通知》的管控要求。这势必“倒逼”相关行业、企业改变传统的原料采购、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模式,从源头上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废弃,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其次,《通知》对相关塑料制品的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向市场明确释放出的“绿色信号”。这势必“倒逼”相关行业、企业主动探索新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对于培育新业态、拓展消费群体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最后,《通知》对于相关行业、企业的要求,最终会通过产品和服务传导至消费者。随着前端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绿色升级,势必“倒逼”消费者培育和养成绿色消费方式,有助于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再生产”的良性社会循环。

最后,会议强调,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推动治理取得实效。要强化属地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城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要加强执法监管,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塑料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刘佳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压实党委政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政策引导的基础上,落实《通知》的要求关键是凝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形成多共治的治理体系。”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